【武汉院士口述录 第九篇】陈孝平④

时间:2025-08-20 16:36来源:www.nvaacu.com作者:百科点击:

导读:

三、潜心磨炼:走上从医从教之路

陈孝平1973年从蚌埠医学院本科毕业,因成绩优异,留校任教。其主创的,以“教为主导,学为主体,疑为主轴,练为主线”的创新教学模式和以“课间实习教学法”“代理住院医师制度”为重要支撑及突出创新点的课程建设体系创新,在当下仍有广泛影响。

说到这一系列创新,陈院士认为这和他的早年经历有关,并讲到其中关键要领,以及如何开始职业生涯,他说:

我为什么会提出课间实习教学法呢?这跟我的早年经历相关。课堂上老师什么都讲了,这个病也讲,那个病也讲,然后再带着学生到医院去实习的时候,教授在课堂上教的,学生都快忘了,实习接触病人的时候相当于是全新的。比如,我今天讲阑尾炎,计划两个学时,讲理论大概只需要一个半小时,然后我再把学生带到病人床前,让他自己去跟病人交流,当场教学。原先我亲自教学的时候,我就把病人带到课堂去,当然在带之前我会跟病人商量好,如果对方愿意的话就跟我一块过去。到了课堂上,我就让他自己讲一讲怎么回事,为什么要来看病,哪些地方不舒服,作了哪些检查等。学生听完以后再进行理论教学,学生们就有了学习兴趣,听得进去了,且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。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“纸上谈兵”。后来,推行教育改革,学制越来越长,五年制、六年制、七年制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十二年制。这个体制遭人吐槽说哪有人在学校就读个“主任医师”出来的?我认为这样其实是不可取的。

医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,需要在临床上打磨,经验也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,培养医生就要按照这样一个模式来。所以我提出“课间实习教学法”,提倡讲完课以后就到病房去看病人,这样印象更加深刻。如果过一个月或几个月再去看病人,学生就会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全部忘记了。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,就是“教为主导,学为主体”。老师要引导学生产生兴趣,找到方向。那么,“学为主体”,即学生要以学为主,学好以后要能提炼问题出来,然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“多听、多看、多问、多做”,这是要环环相扣的。我把它总结为“四多”:一是多听,二是多看,三是多问,四是多做。“多听”是指听老师怎么讲,别人怎么讲;“多看”是看别人怎么做;“多问”是不懂就问,甚至懂的也要问,再核实一遍对不对,并进行检验;“多做”就是要多实践。

至于我当初为什么做外科医生?我实习的时候,“三层楼”已经打破。我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年,前面的半学期都是接受再教育,实际在学校只有后半学期。第二年就到医院去实习,边看病边上课,把课堂带到医院里去。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,学生是有任务的,学生先做而不是老师先做,包括在外科实习的时候开刀(动手术)。有一次,我给一个病人做阑尾炎手术,全程只花了20分钟,当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的。那次手术成为一个教学成功的典型,在各个实习基地都传开了,“我们工农学员怎么怎么样……做一个阑尾炎手术20分钟就完成了”,就是这一例成功的阑尾炎手术让我走上外科医生这条路。当初带我做手术的那位老师还健在,现在80多岁了,至今还记得那次手术,以我为傲,经常跟别人说起。当时,我们有20个留校名额,补充教师队伍。教师非常短缺,几年都没有留校的。另一部分回去的同学都到县医院去了,那里也需要人才。总的来说,就是那一台手术决定了我走上外科医生的道路。

总之,教学上,我认为要坚持“四多”:“多听,多看,多问,多做”;坚持“四为”:“教为主导,学为主体,疑为主轴,练为主线”。只有这样,学生从医学院毕业之后才能干点事情,否则,毕业之后可能什么事情都不会,教的东西都忘记了……以上就是我从医的一些经历。

上一篇:大力农业好玩吗

网站首页 返回栏目

下一篇:没有了

相关文章
推荐文章

互动百科网-生活常识,生活小窍门,生活百科知识,权威的中文百科知识网站

Copyright © 2002-2021 互动百科网 (https://www.lubnke.com) 网站地图 TAG标签 备案号: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